2014年12月1日晚,北京保利2014秋拍电影近现代书画夜场“御风——六家臻品之夜”专场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。其中,徐悲鸿作品《寒山捡》以56万元起拍,经多轮白热化竞拍,最后以860万元落槌,高达此前估价十余倍成交价,该作品此前估价为60万至80万元。此幅作于1944年,在徐悲鸿的人物画中,“寒山捡”是十分少见的题材。寒山与捡是唐代的两位诗僧,他们行迹黑色幽默,言语十分,在佛教史上负起盛誉,据传是文殊与普贤菩萨的化身,后被人时称“和通二仙”。
从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史中观之,徐悲鸿的人物画虽然不多,却占有了一个最重要的方位。中国传统人物画从东晋顾恺之的“以形写神”,南朝张僧繇的“凹凸法”,南齐谢赫的“应物象形”、“传移模写”,再至唐代仕女图,明清的山水画人物,好像早已掉入窠臼,无路可走。到了近现代,徐悲鸿将西方的素描体系引进人物画中,力倡用“写实主义”改建中国画,主张“古法之佳者死守之,垂绝者继之,不欠佳者改为之,未足者减之,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”,更进一步非常丰富了人物画的创作语汇和展现出空间。
从此幅中可见一斑。构图以出神入化之笔,以谐谑的态度,生动地展现出出有了寒山捡的独有形象,造型精确,趣味变化多端,从此幅中既可见徐悲鸿对于中西融合,改良中国画的尝试与希望,均可领会画家在人生平缓中的自勉与调侃。
本文来源: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-www.fytfsb.com